長期以來,農民朋友們都被困在手工生產和體力勞動中。 幸運的是,隨著物聯網與農業的結合,為農業領域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。 其中,農業物聯網設備和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就是這股生力軍的典型代表,既實現了農業資源的充分利用,又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單位產量,真正促進了農民增收。 但是,由于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應用過程中受三個因素的影響,農業生產的結果并不總是令人滿意。 下面我們來看看哪三個因素會制約農業生產的效益。農業物聯網監測設備
1、農業物聯網是高科技、市場化的產業,需要大量資金支持,技術要求高。 但實際情況是,很多地區和農民受經濟條件限制,資金和技術支持并存。 缺貨,以至于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部署并不順利;
2、物聯網技術仍有待提升。 目前物聯網行業缺乏一些技術標準,終端平臺的應用相對落后。 為了向客戶提供最終應用程序,需要端到端集成。 這種集成基于不同的項目和不同的設備。 做不同的適配方案,個性化需求太多。 在技術實現上,需要過硬的實力才能完成。
3、很多農業工人的專業素質不夠高。 許多看似簡單的一站式操作,其實都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培養。 我國農民的文化素質還不夠高。 要加大農民技術文化培訓,提高農民文化素質,培養懂技術、懂計算機、懂市場、懂管理的知識型人才。
相信做完這一切之后,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一定會有更廣泛的應用。 據統計,目前全國范圍內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增加。 預計到2020年,應用比例達到17%,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2%,信息進村入戶。 村級信息服務 站點覆蓋率達到80%。 此外,預計到2050年,全球將有5.25億個傳感器,農業物聯網將使糧食產量增加70%。 因此,只要做好準備,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也將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。